近期,省淮沭新河管理处借力汛前养护,扎实推进水闸管理“六个示范”,积极策应水闸管理技术提升三年行动,打造省级水闸管理样板。
一是科技创新示范。鼓励通过“五小”活动、课题研究、QC攻关等形式开展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展陈馆。强化“三精”工作,编制《智能水闸建设标准》《智能水闸工作方案》《水闸精密监测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探索水闸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智能水闸落地见效。
二是人才培养示范。开设线上“分享课堂”“实境课堂”,专题开展水闸运行管理、水闸前沿技术等讲座和培训。通过“上挂下派外联”等方式,派员赴省厅职能部门跟班锻炼,到项目施工现场全程实践,到地方水利设计单位提升能力。
三是应急抢险示范。编制《水闸抢险基地规划》《杨庄闸水闸抢险实训点规划》,全力推进淮阴闸全省首个水闸抢险基地和杨庄闸全省首个水闸抢险实训点建设。配备一批标准化水闸应急抢险装备,定期开展抢险队伍应急科目实训和应急抢险演练。
四是管理模式示范。在梳理现有水闸管理规程规范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水闸管理技术“一张表”和“一张图”。针对水闸管理方面的安全生产、设备管理、远程操控等,编制技术标准、技术图书、工作指南,制作《一分钟说水闸》科普短视频。
五是文化建设示范。针对该处部分水闸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复杂性的鲜明特色,如全国最早的水工模型试验“杨庄活动坝”、全国最早的“上闸下涵”沭阳闸柴米地涵、全国最早的无整体闸底板水闸善后新闸、江苏水利当时最大的顶管工程灌河地涵等,对相关水闸特色技术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六是安全生产示范。严格落实工程管理“严管20条”和安全生产“严管20条”,坚持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和监督制度,编制《本质安全工作清单》和《水管单位安全隐患及精细化管理图集》,实现处属32座工程安全标准化全覆盖,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
(供稿:省淮沭新河管理处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招锐)